[图文]汽车车身结构碰撞缓冲区解读 作者:二猫 | 2022-6-2 19:07:24 | 阅读(148) | 没有评论 摘要 碰撞缓冲区的概念是梅塞德斯•奔驰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来的。其设计为在发生撞击时车身发生逐渐变形,以吸附事故中产生的绝大部分(如果不是全部)的撞击能量。车身 碰撞缓冲区的概念是梅塞德斯•奔驰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来的。其设计为在发生撞击时车身发生逐渐变形,以吸附事故中产生的绝大部分(如果不是全部)的撞击能量。车身改为这种可以变形的设计后,乘员所承受的强烈的撞击力就可以大大减小。 将车身结构分为乘员安全区和缓冲吸能区设计,乘员安全区应有足够刚度,不允许发生大的碰撞变形,以保证乘员的生存空间,且发动机、变速箱等刚性机构不得因碰撞侵入乘坐舱。缓冲吸能区在车辆碰撞时允许有较大的变形,以便合理的吸收撞击能量。使得作用于乘员身体上的力和加速度不超过规定的人体忍耐极限。 赞 (0) 知识百科 | Tags: 汽车知识大全, 汽车碰撞缓冲区, 汽车车身结构 版权声明:“[图文]汽车车身结构碰撞缓冲区解读”来自网络,仅供参考与交流,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。若侵权请告知!